人大权威只因同频共振
——平利县人大常委会加强监督工作纪略
“林业局对民用材采伐、小型木材加工厂是如何监管的?”“关于木材检查站对违法案件的处理程序及案卷管理不规范的问题,请作解释说明。”这是平利县人大在组织开展的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专题询问会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就群众关心的保护青山绿水、建设中国最美乡村,向林业部门提出的问题。随即,林业部门就薄弱环节进行认真整改,划定禁伐区域,严格采伐审批,加大违法案件查处。
近年来,平利县人大紧紧围绕县委重大决策部署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已累计作出决议、决定40项,开展视察检查18次,听取政府专项工作报告40余件,作出审议意见20件,对全县的民主法治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精准把脉
“如何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一直是平利县人大监督工作的“重头戏”。县人大常委会紧扣中心,服务大局,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精准把脉促进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实现了互生共荣。
人大监督助推经济腾飞。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紧扣县委确定的实施产业兴县,推进循环发展,建设陕南经济强县的发展战略,督促政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适时听取和审议县政府构建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生态旅游三大产业等方面的报告,就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强化监管问责提出建议和意见。并对茶饮产业、环保工业、生态旅游、四大坝子、现代农业建设等重大内容作出决议决定。通过坚持不懈抓重点,全县茶饮产业率先突破,全县基地面积达20万亩,“平利绞股蓝”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平利女娲茶”成为陕西名牌产品;突出新型材料、富硒食品、清洁能源、机械制造、生物医药五大产业集群,2009以来平利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工业增速最快前十县;按照“一城两区三线”的布局,重点建设天书峡、长安茶文化博览园、百里乡村画廊等核心景区,龙头村入选中国最美休闲乡村,长安十里茶园入选中国美丽田园,四大坝子四年已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人大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监督和视察,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促进项目建设,2014年全县续建、在建、新招商的119个重点项目,其中,已开工项目110个,竣工45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2亿元,增长22.9%。
人大监督构筑生态屏障。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森林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加快重晶石循环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等等,一个个决议倾注着该县十七届人大及其常委会一班人的监督自觉与责任;禁渔令、市容环境卫生、市政公用设施管理等等,一条条规章制度彰显了人大监督的力量。县人大常委会将决定权与监督权有机融合,建立重大项目环评立项审查机制,遵循“高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