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河镇:人大代表康万旦 田埂上的履职答卷
随着碗口粗的一股清泉涌入早已干涸的秧田里,洛河镇人大代表、安坝村支部书记康万旦在《代表履职手册》写下:"又兑现一条选民承诺"。浸透的衬衣上,还沾着黄洋河的泥浆。
田垄上的旱情诊断。清晨,康万旦的胶鞋陷进田里三指宽的裂缝。"这深度能藏住鸡蛋!”短短三天里,这位年轻的代表先是踏田百亩,记录23块秧田枯萎率超70%,并收集32户"等水浇田"紧急诉求。很快《关于安坝村应急抽水站建设方案》通过镇人大“民意直通车”直达镇政府。
代表哨音吹响集结号。“建抽水站不能光等靠,咱们要自己齐上阵!”村民大会上,康万旦表情严肃的说:"我既是人大代表又是村干部,我就带头值夜班,谁愿跟着干?"
63岁的余大婶第一个举手:"我管烧水送饭!"23户村民当晚签下《投工投劳承诺书》,形成三支突击队。90后小周带领青年攻坚队跳进齐腰的河水中修建拦水坝,余大婶领衔巾帼后勤队推着三轮手推车一壶接着一壶送上清凉解渴的绿豆汤,老同志们组成银发转运队扛起50米的水管一段一段的铺设管道。当清流喷涌时,康万旦看着村民按满红手印的《请愿书》,他终于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草帽下的调解艺术。5月7日清晨的争水风波,康万旦变身“调解达人”。“凭啥你先浇?”面对村民的你一言我一句,他斩钉截铁的说“大伙选我当代表,今天按我说的办!”于是他翻出了《民情日记》里详录着:“张家水田的裂缝已经有三指宽了,万家的秧苗已经发了黄,余家的只有一个大婶在家,这些户要优先灌溉。”三组村民余经智主动站出来说“我家的秧苗还没来得及插,我不着急,先给他们放水”。曾经的争水“钉子户”都主动把自家的灌溉时段调至半夜。
为进一步缓解旱情,康万旦一方面又通过自己建立的农业合作社投资5万元,购置柴油抽水泵6台,同时积极争取镇政府调配的2台大型柴油泵,组成阶梯式供水,目前,安坝村600亩水田灌溉问题基本解决,预计可保障80%以上收成。站在新修的灌溉渠边,康万旦看着渠道里的涓涓流水,计划着下一步如何将把抗旱经验复制到茶园。
暮色中,康万旦挎着磨损严重的民情记录本走向茶园。那里,即将展开新的攻坚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