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需要这样的教师
——记平利县第十九届人大代表、广佛镇中心小学教师陈衍梅
“教着,感受着,走着,快乐着……”这是陈衍梅老师在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写下的教育格言。35年来,她坚守在乡村的教育岗位上,用满腔热忱和无私奉献,书写着教育的华章。
10月23日,从平利县城出发,沿着公路行进25公里,驶入大山深处,就来到了广佛镇中心小学。1989年,陈衍梅从安康第二师范学校毕业后就进入教学一线。
成为一名教师后,陈衍梅深知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教学中,她不仅因材施教,更注重孩子们的学习态度、品德和心理健康。她经常私下找特殊学生聊天,给孩子做心理疏导,多次为村(社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
“我大概是把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了吧,就是希望这些小苗苗长得直些,哪怕不太高,不太壮,只要不长偏,行行出状元,至少不危害社会吧。”谈及班里的学生,陈衍梅满脸笑容。
为教育发声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陈衍梅始终铭记着自己肩上担负“教育代言人”的使命。作为一名县人大代表,陈衍梅聚焦教育这一民生,倾听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心声。2018年陈衍梅所在的广佛镇中心小学,低年级每班人数都是70人以上,大班额问题非常突出。为此陈衍梅针对性提出《关于解决广佛镇中心小学大班额问题的建议》,迅速得到了上级政府回应,2019年秋季开学后,按照课程设置标准,每个年级增开一个平行班,均衡配备教师资源,有效解决了大班额的问题。
自担任县人大代表以来,陈衍梅先后提出《关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等10余项建议,得到了有效解决,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城乡共享。
幸福公益路
留守儿童是乡村学校绕不过去的话题。陈衍梅所在的广佛小学共有795名学生,留守儿童就有129人。
2015年,陈衍梅主动加入平利援少会,开始帮助贫困儿童。涛涛就是其中一个,今年15岁。在他刚满月,妈妈外出没有再回来,父亲也相继去世。这之后,涛涛就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平日里不仅要操持家庭生活,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在涛涛读幼儿园的时候,奶奶生病无法照顾孩子,陈衍梅得知情况后,主动把孩子带在身边,照顾两个多月,直到现在孩子一直称呼陈衍梅为“陈妈妈”。在涛涛七年级假期时沉迷手机游戏,奶奶实在说不听,就打电话向陈衍梅求助。陈衍梅就经常与孩子电话沟通,还给他买了喜欢的书,转移注意力,在关心和陪伴下,涛涛学习越来越好,也逐渐成长为一个懂得照顾奶奶的小男子汉。
“陈妈妈对我非常好,经常到家里看我,还给我买课外书、新衣服。”说起陈妈妈,涛涛脸上洋溢着幸福。
2015年至今,陈衍梅参与、组织援少会志愿者开展各类公益慈善活动300余场次,志愿服务项目200多个,援助贫困、留守、孤残少年儿童200余人。
从教35年里,她将青春与热血播撒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曾获陕西省最美志愿者称号等各种荣誉。“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当看到受助孩子脸上的笑容,感动之余,内心充满快乐和幸福感。原来身为教师的我,价值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可以体现在社会中。”陈衍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