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人大常委会履职评议视察组关于罗俊同志履职情况的视察报告
平利县人大常委会履职评议视察组关于罗俊同志履职情况的视察报告
一、基本情况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安排,9月7日,县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对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罗俊同志的履职情况进行了视察。在县政府办召开了履职评议会议,县政府办机关干部及所分管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听取了罗俊同志履职情况报告,对罗俊同志履职情况进行了测评(发出28票,收回28票,满意28票),与16名干部进行了谈话,通过问卷调查和谈话共收集各方面意见建议13条,全面了解了罗俊同志的履职情况。
二、履职情况
罗俊同志2019年6月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先后分管工业经济、教体科技、卫生健康、交通运输、文旅广电和巩固衔接乡村振兴、农业农村、民政、水利、林业、气象等方面工作。任职以来,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贯彻执行县委决策、县政府工作部署,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巩固衔接成效突出。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任务,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牵头组建了12个巩固衔接专项工作组,整合涉农资金6.2亿元,实施项目700余个,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提升工程,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建设成效显著,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实现清零,2021年度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获得省市双优,2022年10月平利荣登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2、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牵头组织农业农村等部门,2022年改造丰产茶园3万亩、新建夏秋茶生产线12条,成功举办“521”国际茶日系列活动,茶业实现产销两旺,巩固发展绞股蓝5万亩,“平利绞股蓝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2021年度平利位列“全国茶业百强县”第61位,成为全市首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县。制定落实粮油奖补政策,开展撂荒地统筹利用,粮油播种任务全面完成,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
3、交通保障更加有力。在分管交通工作方面,加快交通项目建设,平镇高速如期贯通,白狮路、洛南路、西引线大桥、桃花溪旅游路、蒋家坪罗家坡及古茶村公路、徐锦路老县段等一批道路工程建成投用,累计开通公交线路18条,覆盖7个镇80个村,探索资源换资金模式启动了渡正路改建,城乡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牵头完善“路长制”运行机制,建立农村公路养护费稳定增长机制,道路养管水平得到提升,2020年平利被省政府命名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4、民生实事落实有效。面对教育、卫生、民政、文化旅游等重点民生工作,能够统筹协调、设法破解难题,一批群众关切的民生实事得到落实。县城第四小学、第三幼儿园等校建工程建成投用,有效缓解了城区“大班额”问题。县医院迁建项目顺利启动,11个镇卫生院标准化中医馆建成投用,公卫服务绩效考核处于全市前列,县镇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积极推行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对象审核权限下放,民政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平利被确定为第三批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天书峡景区恢复运营,马盘山3A景区开园运营,正阳巴山1号露营地建成投用,县文化馆、图书馆达到国家三级馆标准,文化旅游取得阶段性成效。
5、治水护林扎实开展。组织开展生态修复、林下经济、资源管理等林业重点工作,采取绩效承包方式防治松材线虫病取得较好成效。有序推进水利工程、安全饮水、河湖管理等水利重点任务,成功争取国家水美乡村项目,组建县级水质监测中心,县域节水型社会创建通过了省级验收、国家复核。调整完成防汛防火运行机制,组织修订了《平利县山洪灾害预案》,协调资金三百余万元构建防御监测体系,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6、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分管工业经济期间,牵头制定了复工复产和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落实领导包抓机制,攻克二道河土地清收难题,工业集中区数字经济产业园标准化厂房、旅游服务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金龙水泥信息自动化控制、安得利生产线完成技改升级,平安绞股蓝提取、金园固废、贝强纸业等项目建成投产,重点工业项目稳步推进。平利荣获2019年度全省“新型工业强县”,2021年5月县工业集中区升级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7、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对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积极配合主动参与,重视人大代表建议的办理,先后牵头督办代表建议50余条,如开通八仙、三阳公交,徐锦路改造、桃花溪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教师绩效考核等建议得到较好落实。
综上所述,视察组认为罗俊同志任职以来,能认真贯彻执行宪法、法律法规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依法行政、勤勉履职,作风过硬、敢于担当,善于协调、注重统筹,大局意识强,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和驾驭复杂工作局面的能力,分管领域工作富有成效,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问题和不足
视察组认为,罗俊同志分管领域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巩固衔接和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还有一些薄弱环节需要持续加力。如:产业、就业增收不稳定,少数镇乡村振兴示范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进度较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还需进一步细化;上半年我县集体经济“消薄”攻坚工作在全市排名第七,“消薄”清零时间紧任务重;农村闲置宅基